少年名叫豐樂山,是于秀才以前的學生,父母早亡,在縣城有一處房產(chǎn)。
早年于秀才偶然與之相熟,,見其可憐,便免費讓他來學堂讀書,后來豐樂山一路考進院試,因為身體原因落榜之后就不再去于秀才的學堂了。
一直免費在學堂讀書,豐樂山有些不好意思,現(xiàn)在該學的知識都學到了,他更多的時間就在家中學習。
因為知道于秀才每年都會帶學生參加縣試,為了報答他,豐樂山都會在家中留下兩個房間,專門給他和這些學生用。
兩間房,他們七人住并不寬敞,好在只有兩個大人,也能住的下,于秀才帶著兩個孩子一間,杭健帶著杭彥和另外兩個孩子一間。
幾人趕來正是晌午,豐樂山好似早就知道他們要來,準備的飯食也包括了他們,雖然就是最簡單的稀飯咸菜,但恐怕他們也吃了他們好幾天的飯錢。
于秀才道:“不是叫你不要準備這些?我們在路上都帶了干糧的?!?/p>
豐樂山有些靦腆的笑道:“老師,我也就準備了這么一頓,你們大老遠趕來,總要吃點熱乎的吧?!?/p>
于秀才沒再說什么,豐樂山一直都是這樣,他再怎么說也不聽。
幾人落座吃飯。
杭彥看著豐樂山滿是補丁的長袍,知道他條件并不好,他娘在他出門前塞到他荷包里幾個銀錢,到時候就留下些銀錢給他,也算是食宿費了。
想到這,杭彥便安心的吃了起來。
…………
飯后,大家都回了各自的房間看書,其他孩子可沒有杭彥這般淡定,有的開始頻繁的上廁所,有的心神不寧,根本讀不進去書。
杭彥在其中倒顯得有些另類。
杭健看著悠哉的侄子,小聲問道:“你怎么不緊張?!?/p>
杭彥平靜的看了一眼杭健,“三叔,來之前你已經(jīng)問過一遍了。”
杭健撇撇嘴,這孩子,一點也不乖。
倒不是杭彥不尊敬他這個三叔,主要是杭健也就二十出頭的年紀,他現(xiàn)在的心理年齡都快四十了,若是早些結(jié)婚,恐怕現(xiàn)在孩子都有這么大了。
杭彥心里這么想著,就見杭健站了起來,在房間里來回踱步,然后好似實在憋不住了一樣,對杭彥道:“彥兒,三叔在這屋子里實在憋得慌,三叔出去轉(zhuǎn)轉(zhuǎn),你有事去找你老師?!?/p>
屋子也小,孩子們又在學習,杭健連大聲也不敢出,實在是悶得很。
杭彥道:“好,三叔你小心一點,早點回來。”
杭健點頭答應(yīng):“好。”
出了門杭健才覺不對,剛剛那些話……聽著怎么怪怪的?是一個六歲小孩應(yīng)該對他這個大人說的嗎!
想到小侄子那副一板一眼的面孔, 杭健又覺得好像沒什么問題,搖搖頭往院外走去。
屋子里沒了杭健這個大人在,兩個小孩也放松了不少,本來他們也有點學不進去,看著淡定的杭彥,心中覺得好玩。
鄧臺看看窗外,又看看杭彥,道:“杭彥,你怎么都不緊張?”
這是杭彥今天第三次聽到這個問題,他放下書,問道:“為什么要緊張?老師都說我們沒有問題,你們不相信老師嗎?”
鄧臺和趙偉對視一眼,好像說的也對,但是不知道為什么,他們就是緊張。
一想到考試,趙偉再次起身,“我想去茅房?!痹捖浯掖彝┓颗苋?。
杭彥看著趙偉的背影微微皺眉,“他怎么回事?!?/p>
鄧臺攤手,“老毛病了,他一緊張就想去茅房?!?/p>
鄧臺和趙偉兩人是一個村的,他們村中沒有秀才,所以就來了于秀才這,平時兩人都結(jié)伴上下學,關(guān)系不錯。
縣試一共是三天兩夜,如果趙偉以這樣的頻率跑茅房的話,成績必然會受影響。
…………
等到趙偉回來,杭彥道:“老師說縣試是我們以后會參加的最簡單的一次考試,若是緊張反而會影響我們的成績?!?/p>
趙偉知道杭彥這是安慰他,他有些感激,平日在學堂,杭彥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學習,也不怎么和他們這些人說話。
最主要的是杭彥給人的感覺并不像一個六歲的娃娃,反而看看起來還有些不好相處,所以漸漸的學堂里的人也不會去找他講話,杭彥也樂得清閑。
剛剛杭彥的安慰讓趙偉有些受寵若驚,沒想到杭彥還挺好相處的。
兩人都很健談,杭彥一打開話匣子,三人便聊到了一塊去。
相反,于秀才那屋的氛圍可就沒有這么好了,大家對老師都是又敬又怕,此時都在屋子里假裝復習,聽見他們這邊歡聲笑語的,難免有些心動。
于秀才也聽見了,他略一思考,便對兩個學生道:“你們也去看看吧。”
兩人如獲大赦,打過招呼就跑了過去。
有了這兩人的加入,屋子里更加熱鬧,緊張的氛圍也沒有了。
其實大家平時已經(jīng)很努力了,并不差差這一兩天的時間,如果能緩解緊張的情緒,對成績反而會更有利。
……
傍晚,杭健也回來了。
進門看著正在聊天的幾個孩子,不由得點點頭,他這侄子也并非只有一個表情嘛。
晚上,大家洗漱準備休息,杭健拽著侄子走到角落,然后偷偷摸摸從懷中掏出一本小冊子。
杭彥滿臉疑問,“三叔,這是什么?”、
“我今天在街上閑逛,說是什么縣里有名的夫子壓的必考題,我也買了一本?!焙冀∵呎f還邊四處打量,生怕被人看了去。
杭彥接過小冊子,粗略的翻了翻,里面給了必考的文章,還給文章畫上了重點。
杭彥眉心微蹙,若真是押題,這也太具體了,若不是,那定是他三叔被騙了,反正不管是那種情況,這小冊子都不能留。
古代科考是大事,一點也不得馬虎。
杭彥收下小冊子,“三叔,這花了不少錢吧?”
杭健搖搖頭,“彥兒,你若考過了縣試,這點錢算什么?!?/p>
見杭彥收下小冊子,杭健放心了,說話也大聲了起來,在杭健心里,其他幾人雖與杭彥是同門是兄弟,但幾人同時也是競爭者,別人考中那自家侄子可能就考不中。
他沒有寬廣的胸懷,他只盼著自己侄子能考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