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言辭懇切,情理并重,將借兵之舉上升到了“仁義”、“為國”的高度,又點明了糧草自備,不給公孫瓚添麻煩。
公孫瓚聽完,手指輕輕敲打著扶手,沉吟不語。借兵三千,而且是精銳騎兵,這可不是小數(shù)目。他與袁紹的戰(zhàn)事正緊,每一分力量都彌足珍貴。而且,徐州遠在千里之外,派兵過去,一來一回,耗時耗力,變數(shù)太多。
他看了一眼劉備身旁,一直默然不語,卻自有一股淵渟岳峙般氣度的關羽,心中微微一動。這劉玄德麾下,確實有幾個了不得的人物。
“玄德,”公孫瓚緩緩開口,帶著幾分猶豫,“非是為兄不肯相助。只是如今我與袁本初戰(zhàn)事正酣,幽、冀之地,犬牙交錯,戰(zhàn)云密布。我這騎兵,乃是北疆屏障,亦是對抗袁紹的主力,輕易不可調動啊。再說,徐州路途遙遠,你以區(qū)區(qū)數(shù)千之兵,加上我這三千騎兵,就想對抗曹操數(shù)萬大軍?只怕是杯水車薪,徒勞無功,反而折了兵馬?!?/p>
劉備正色道:“兵在精而不在多,將在謀而不在勇。備雖不才,尚有幾分把握,與曹軍周旋。曹操雖強,然其行不義,失道寡助。我等興仁義之師,上應天心,下順民意,未必不能成功!至于伯圭兄與袁紹之戰(zhàn),備亦有所耳聞。曹操與袁紹名為盟友,實則各懷鬼胎。若曹操得了徐州,勢力大增,于伯圭兄而言,亦非好事。備此去,亦可為兄長在南線牽制曹操,使其不能全力北顧。此舉于公于私,于兄于我,皆有益處。還望兄長三思!”
劉備這番話,點明了借兵的戰(zhàn)略意義,也暗示了對公孫瓚的好處。
公孫瓚眉頭舒展了一些,顯然有些意動。他身旁的一位幕僚也低聲附和了幾句,大概是分析了其中的利弊。
恰在此時,侍衛(wèi)來報,說徐州使者糜竺派人送來了信函和一份厚禮。公孫瓚看了信,又掂量了一下禮物的份量,心中最后一絲猶豫也打消了。正如劉備所說,讓劉備去南方牽制一下曹操,對自己沒什么壞處,還能得些實惠,何樂而不為?而且,劉備親自前來,態(tài)度如此誠懇,若斷然拒絕,也顯得自己太不近人情。
“也罷!”公孫瓚終于下定決心,一拍大腿,“玄德!看在你我昔日情分,也看在你此行乃是仁義之舉,為兄便助你一臂之力!我借你三千精騎!不過,你需得好生使用,莫要折損了我的寶貝疙瘩!待徐州事了,需得盡快歸還!”
“多謝伯圭兄!”劉備大喜過望,連忙起身行禮,“兄長高義,備感激不盡!定不負兄長厚望!”
“嗯。”公孫瓚點了點頭,隨即揚聲道:“來人!去將趙子龍給我叫來!”
片刻之后,只聽門外腳步聲響,一位年輕將領跨步而入。
但見此人:身高八尺,姿顏雄偉,劍眉星目,面如冠玉,唇紅齒白,身著一襲白色戰(zhàn)袍,外罩亮銀鎧甲,腰懸佩劍,整個人英姿勃發(fā),氣度不凡,行走之間,沉穩(wěn)矯健,宛如松柏挺立,又似潛龍在淵。
劉備只看了一眼,心中便不由自主地喝了一聲彩:“好一個英雄少年!”他隱隱感覺到,此人絕非池中之物,身上似乎有一種與自己相契合的特質。
“末將趙云,參見主公!”年輕將領對著公孫瓚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,聲音清朗,不卑不亢。
“子龍,這位是我的師弟,平原相劉備劉玄德?!惫珜O瓚指著劉備介紹道,“玄德此番欲南下救援徐州,討伐曹賊。我欲借兵三千與他?,F(xiàn)命你為此三千騎兵主將,即刻點齊人馬,隨玄德南下。凡事需聽玄德調遣,務必助其功成!不得有誤!”
“末將遵命!”趙云沒有絲毫猶豫,立刻拱手領命,隨即轉向劉備,再次行禮,“趙云參見劉使君!”
“子龍將軍快快請起!”劉備連忙上前,親手扶起趙云,仔細打量,越看越是喜歡,只覺得此人英武之中,透著一股忠勇正直之氣,正是自己夢寐以求的良將。他握著趙云的手,笑道:“備得子龍相助,此行把握又多了三分!今后,你我并肩作戰(zhàn),還望將軍不吝賜教!”
趙云感受到劉備發(fā)自內心的尊重和親切,心中也頗有好感,恭敬道:“使君言重了。云不過一小將,能追隨使君,行此仁義之事,乃云之幸事,定當竭盡所能?!?/p>
“玄德,子龍,是我麾下得力干將,有他相助,你可放心?!惫珜O瓚最后叮囑道,“速去速回,莫要耽擱太久?!?/p>
“備謹記!”劉備再次向公孫瓚表示感謝。
借兵之事,終于圓滿達成!
劉備和關羽不敢耽擱,立刻告辭。趙云也迅速點齊了三千精銳騎兵。這三千騎兵,裝備精良,訓練有素,騎士們個個剽悍勇猛,馬匹也神駿異常,行動之間,令行禁止,果然是公孫瓚麾下的王牌部隊。
大軍匯合,浩浩蕩蕩地踏上了南歸的征途。
歸途之上,多了三千鐵騎的加入,聲勢頓時壯大無比。馬蹄聲如雷,卷起漫天煙塵,銀甲在陽光下熠熠生輝。趙云一馬當先,手持一桿亮銀槍,身姿挺拔,顧盼生威,引得劉備麾下原有將士紛紛側目,贊嘆不已。
劉備更是對趙云青眼有加,時常邀其并轡而行,或探討兵法,或詢問北疆風情,言談舉止間,充滿了欣賞和倚重。趙云感受到劉備的仁德和真誠,以及那股為國為民的赤子之心,心中那顆尋找明主的種子,也開始悄然萌發(fā)。他對劉備的態(tài)度,也從最初的奉命行事,逐漸轉變?yōu)榘l(fā)自內心的尊敬和追隨的意愿。
關羽見大哥如此看重趙云,也對其頗為欣賞,只是性格使然,不露聲色。
數(shù)日后,劉備、關羽率領著趙云和三千鐵騎,勝利返回了駐地。
早已翹首以盼的張飛、太史慈、李沐、糜竺等人,見到如此一支威武雄壯的騎兵加入,無不精神大振,士氣高昂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