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五行歸元:心猿定火,木母疏肝,黃婆培土》緣起:靈根孕育,五行失衡自盤古開天,
清濁分明,陰陽化生萬物。然天地有常,亦有無常。三界六道,眾生沉浮,
皆因“業(yè)力”牽引,而“業(yè)力”之根源,實則在于“五氣”(即五行之氣)之失衡。
大唐貞觀年間,長安化生寺內,圣僧玄奘,法號三藏,乃金蟬子轉世,十世修行的好人。然,
雖身具佛性,卻因前塵往事,以及東土眾生業(yè)障所感,體內“五行之氣”亦隱隱有所偏頗。
他慈悲為懷(土德之厚),智慧深邃(水德之智),
然于“勇猛精進”(火德之剛)稍顯不足,于“條達舒暢”(木德之生)偶有凝滯,
雖能守“中正平和”(土德之德),但若無外力助益,恐難圓滿。這一日,
觀音菩薩奉如來法旨,前來尋覓取經之人。菩薩告知玄奘,西方之路,非止十萬八千里,
實為“修心煉性,五行調合”之途。此行不僅能普度東土眾生,更能助其自身圓滿功德,
證得真如?!靶剩庇^音菩薩慈悲道,“汝雖發(fā)大愿,然汝身內五行之氣,尚未完全調和。
汝之心神(火),偶有迷惘;汝之肝膽(木),時生郁結;汝之脾胃(土),
雖厚實卻易壅滯。此三者,乃汝西行路上最大之考驗。唯有歷經磨難,借助外力,
方能五行歸一,圓滿無礙?!毙屎鲜I受,心中雖有疑慮,但菩薩所言,
句句契合他修行中隱約感受到的滯澀之處。恰在此時,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,
一塊先天靈石,吸納日月精華,內蘊一點“真陽火種”,久矣。此火種,秉天地造化之功,
具“心猿”之性,躁動不安,能量巨大,正是五行中“火”之極致體現。一旦時機成熟,
便要破石而出,擾亂三界。與此同時,東海龍宮之中,原有“水”之精怪作祟,
然其勢力范圍尚不足以直接影響陸地。北俱蘆洲,多有兇獸,屬“金”之肅殺之氣過盛之地。
西牛賀洲,則是仙山佛國,靈氣充沛,然亦有“木”氣過旺,滋生瘴癘迷幻之患。南贍部洲,
則是人族繁衍之地,七情六欲交織,最易動“土”之濁氣,貪嗔癡慢,不一而足。
如來早已洞悉這一切。他知道,只有讓這蘊含“火”之精華的“心猿”(孫悟空),
歸于正道,駕馭其火性;讓那因“水”(癸水過旺,
易生肝木之郁)而“食腸肥大”、象征“木”氣失衡的“天蓬”(豬八戒,木母),
學會疏泄與條達;讓那承載“土”德、穩(wěn)重可靠卻易被濕濁困擾的“卷簾大將”(沙和尚,
黃婆),進一步鞏固其中土之性,
并調和四方;再配合玄奘自身所代表的“金”(戒律清凈)、“水”(智慧慈悲)之性,
以及他本有的“土”德,方能形成完整的五行循環(huán),克服重重困難,抵達彼岸,取得真經,
凈化世間“五行戾氣”。一場關乎五行平衡、眾生疾苦的偉大旅程,就此拉開序幕。
第一章:火猴出世,心猿難馭東勝神洲,傲來國海中花果山。山頂那塊九竅八孔的仙石,
吸收了三百年日月精華,于一日寅卯之交,轟然炸裂,化作一石卵,迎風一晃,
產出一顆石猴。這石猴生來奇異,五官俱備,四肢皆全,剛落地便能行走跳躍。
他眼中射出兩道金光,直沖霄漢,光芒之盛,
蘊含著一股難以言喻的、純粹而狂野的“火”之意志。這金光驚動了高天上圣玉皇大帝。
他正與王母娘娘在華清宮飲宴,忽見金光閃爍,遂垂詢左右:“下方何處異象,
竟有如此光芒?”千里眼、順風耳二將奉旨查探,回稟道:“陛下,
那金光乃是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上一塊仙石,今日迸裂,產一石猴。那猴兒初生,
眼運金光,仰觀天象。如今吃了些凡間水食,金光漸漸收斂,不足為奇?!庇竦勐勓?,
垂賜恩慈曰:“下方之物,乃天地精華所生,不足為異?!?他雖言語平淡,
心中卻暗自思忖:“此猴身具異稟,目運金光,莫非是五行中‘火’的真意化身?
若任其發(fā)展,恐成變數。”再說那石猴,在山中與群猴游玩,食草木,飲澗泉,采山花,
覓樹果。他天生神力,聰慧過人,很快便在猴群中嶄露頭角。一日,群猴在山澗中洗澡,
石猴忽發(fā)奇想,道:“我們今日順著這澗水往上,尋他的源頭去,看看到底是什么樣子,
可好?” 眾猴齊聲叫好。石猴縱身一躍,率先跳入澗中,順流而上。不多時,
只見一道巨大的瀑布從懸崖上飛瀉而下,如白練倒掛,水聲震耳欲聾?!昂么蟮钠俨?!
”眾猴看得呆了。石猴膽氣過人,大喊一聲:“哪個有本事的,鉆進去尋個源頭出來,
不傷身體者,我等即拜他為王!”連叫了三聲,叢雜中跳出一個通背猿猴,道:“大王,
等我進去看看?!蹦窃澈镱慷咨恚偷靥肫俨贾?。石猴也緊隨其后,閉上眼睛,
抱緊身體,奮力沖入。只聽得一聲巨響,仿佛開天辟地一般。待他倆睜開眼睛,
卻發(fā)現自己身處一個巨大的石洞之中。洞內石鍋石灶,石碗石盆,石床石凳,樣樣俱全,
正當中還有一塊石碣,上書十個大字:“花果山福地,水簾洞洞天?!北姾锟吹脷g喜,
奔走相告。于是,石猴便被群猴拜為“美猴王”。他帶領群猴入住水簾洞,
建立起自己的王國。美猴王在花果山稱王,享樂了三五百年。一日,他與群猴歡宴,
忽然流下淚來。眾猴慌忙問道:“大王為何煩惱?”美猴王道:“我等雖今日快樂,
不伏人王法律所拘束,但將來年老血衰,暗中有閻王老子管著,一旦身亡,
豈不是白活了一場?”此言一出,群猴皆面露憂色。是啊,縱然有這錦繡山河,
長生不死方是根本。恰在此時,一位通背猿猴跳了出來,道:“大王若是這般遠慮,
真所謂道心開發(fā)也!如今五蟲之內,惟有三等名色,不伏閻王老子所管?!泵篮锿蹙褚徽?,
問道:“是哪三等?”通背猿猴道:“乃是佛、仙、神圣三者,躲過輪回,不生不滅,
與天地山川齊壽?!泵篮锿趼勓源笙?,當即決定:“我明日就辭別汝等,下山云游海角,
遠涉天涯,務必訪此三者,學一個不老長生之術,躲過閻君之難!”說走就走。
美猴王告別猴眾,獨自一人,扎了個木筏,乘風破浪,飄洋過海,歷經千辛萬苦,
終于來到了南贍部洲。在南贍部洲,他學會了人言人禮,穿衣吃飯,
也見識了人世間的繁華與紛爭。然而,他遍訪名山大川,尋仙訪道,卻屢屢碰壁。所見之人,
或追逐名利,勾心斗角;或沉溺酒色,醉生夢死。他學了人言,
卻也學會了人世的狡詐與虛偽。他心中的那股天生“火”性,不僅沒有被磨平,
反而因為目睹了太多“有為”與“造作”,以及人心中無處不在的“欲火”,
而變得更加躁動不安。他時常感到一股莫名的煩躁,仿佛體內有一團火在燃燒,
驅使他不斷尋求刺激,挑戰(zhàn)權威。他打死了欺凌弱小的混世魔王,
闖入了東海龍宮強索兵器披掛,甚至大鬧了幽冥界,勾銷了自己的生死簿。他的行為,
無一不是其內心“火”性失控、能量過剩的表現。東海龍王敖廣,本是掌管水行之神祇,
屬“水”。水能克火,理論上可以克制孫悟空的火性。然而,
龍王自身亦受天地規(guī)則和“業(yè)力”束縛,且孫悟空乃天地靈根所化,
秉承一股至陽至剛的“火”之精髓,豈是普通水性能輕易克制?敖廣的幾次較量,
反倒像是為孫悟空的“火”性添柴加薪,讓其更加狂妄自大。
玉帝得知孫悟空大鬧地府、龍宮,驚怒交加,遂命千里眼、順風耳前去捉拿。
二將回報:“那猴兒乃三百年前天產石猴,不知何方修煉成精,如今神通廣大,占山為王。
臣等無能擒拿,請萬歲定奪。”玉帝正要發(fā)兵,太白金星出班奏曰:“陛下,
那石猴乃天地精華所生,又習得一身本領,不如降一道招安圣旨,把他宣來上界,
授他一個官職,將他管束在此。若他心高氣傲,不服管教,再興師問罪,師出有名。
”玉帝準奏,遂命太白金星再次下界宣詔。孫悟空聽聞天庭招安,心中大喜,
暗想:“我老孫果然了得,這就要上天做官了!” 他并未深思其中緣由,
只覺得這是對自己能力的認可,是滿足其“火”性中好勝、追求名利一面的絕佳機會。
他欣然前往,隨太白金星上了天庭。然而,玉帝并未真正重視他,
只封了個“弼馬溫”的小官。孫悟空初來乍到,不明就里,還挺高興。
待他得知這“弼馬溫”乃是末等小官,連給九曜星君牽馬都不如時,
頓時勃然大怒:“俺老孫在花果山稱王稱祖,何等逍遙自在!你這玉帝老兒,竟如此欺我!
”他心中的“火”性徹底被點燃,怒火中燒,感覺自己受到了極大的侮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