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年后,我在北京的一家廣告公司工作,生活雖然忙碌但很充實。
有時候我會想起高中時代的那段經(jīng)歷,想起江華軒,想起林可欣。我經(jīng)常看新聞,
關注著江華軒的消息。他在監(jiān)獄里表現(xiàn)得還算老實,但據(jù)說經(jīng)常和其他犯人發(fā)生沖突。
有心理專家分析,像他這種反社會人格的人,很難真正改造。即使出獄后,
也很可能再次犯罪。我希望他永遠不要出來。至于林可欣,我們一直保持著聯(lián)系。
她真的成為了一名心理咨詢師,在上海開了自己的工作室,專門幫助遭受情感創(chuàng)傷的女性。
"你的工作室最近怎么樣?"我在視頻通話中問她。"很忙,但很有成就感。
"林可欣看起來比高中時更加成熟美麗,"蘇晚,
你不知道有多少女孩子遇到了和我們當年類似的情況。""類似的情況?
""就是遇到了表面溫和,實際上很危險的男人。"林可欣嘆了口氣,
"這種人比我們想象的要多得多。""那你是怎么幫助她們的?""首先是讓她們認清現(xiàn)實,
不要被表象迷惑。"林可欣說道,"然后是幫助她們重建自信,找回自我。
""聽起來很有意義。"我由衷地說道。"是的,特別是當我看到她們重新綻放笑容的時候,
我覺得一切都值得了。"林可欣的眼中閃著光芒,"蘇晚,你呢?最近有遇到合適的人嗎?
""有一個。"我有些害羞地笑了,"是我們公司的設計師,人很好,很踏實。""那就好。
"林可欣看起來很高興,"記住我們當年的教訓,要擦亮眼睛。""我會的。
"我們又聊了一會兒其他的話題,然后結束了通話。掛斷視頻后,我走到陽臺上,
看著北京的夜景。這五年來,
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:林可欣到底是怎么知道江華軒會做那些事情的?
重生的說法太過荒誕,但她對江華軒的了解又確實超出了常人。直到有一天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