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微笑便利店”日新路站前店,是在我大二那年夏天開業(yè)的。發(fā)現(xiàn)它的過程,我記得很清楚。
那時剛上大學不久,我獨自去看了一場小眾話劇(原為能?。?,散場后似乎走錯了路,拐進了一片陌生的商務區(qū)。
回神時,周圍空無一人。街道兩旁全是嶄新的玻璃幕墻寫字樓,白得晃眼,像個巨大的建筑模型,有種不真實感。只有大樓,像座空城。明明是周日下午,街上除了我,再沒別人。
一種誤入異世界的感覺襲來,我加快腳步尋找地鐵站。終于看到地鐵標志,剛松口氣跑過去,目光卻被一棟純白色寫字樓底層吸引住了——那里被改造成了一個巨大的透明玻璃盒子。
——微笑便利店日新路站前店即將開業(yè)!誠聘英才!
除了這張貼在玻璃上的海報,沒有招牌,什么都沒有。
我好奇地湊近玻璃往里看,空無一人,可能還在裝修。墻壁貼著保護膜,空蕩蕩的白色貨架排在里面。我實在無法想象這樣一個空殼子會變成便利店。
家里給的生活費其實夠用,但我對“工作”本身產(chǎn)生了興趣。我記下海報上的電話,第二天就打去應聘。一次簡單的面試后,我被錄用了。
通知下周開始培訓。按約定時間到店時,里面比上次像樣多了。雜貨區(qū)的貨架已布置好,上面整齊碼著文具、毛巾之類。
店里有很多和我一樣新來的兼職:和我年紀相仿的女大學生、看起來像自由職業(yè)者的男人、幾位家庭主婦模樣的阿姨,總共十幾號人,穿著五花八門,拘謹?shù)卦诘昀镆苿印?/p>
很快,負責培訓的正式員工出現(xiàn),給大家發(fā)制服。我們換上藍白相間的制服,按照海報整理好儀容:長發(fā)扎起,手表首飾摘下,排成一排。剛才還散沙一樣的我們,瞬間變成了整齊劃一的“店員”。
首先練習表情和問候。我們對著“微笑指南”海報,努力揚起嘴角,挺直腰板,站成一排,挨個喊:“歡迎光臨!”培訓主管逐一檢查,聲音小了或表情僵了,就命令:“再來一次!”
“張敏,別害羞,笑開點!王濤,聲音大點!再來!林慧,很好!非常好!就是這樣,很有精神!”
我意外地擅長模仿培訓視頻和主管的示范。從來沒人教過我:這就是“普通”的表情,“普通”的聲音。
開業(yè)前兩周,我們兩人一組,在正式員工指導下,對著“空氣顧客”反復練習:看著“顧客”眼睛微笑問好、衛(wèi)生用品要裝進單獨紙袋、冷熱食分開裝、取熱食前必須用免洗消毒液洗手。為了熟悉錢幣手感,收銀機里放的是真錢,但打出來的小票上印著大大的“培訓”二字。對著穿同樣制服的同事喊“歡迎光臨”,感覺像在玩大型的過家家。
大學生、玩搖滾的男生、自由職業(yè)者、主婦、夜校學生……形形色色的人穿上同樣的制服,就被重塑成一種叫做“店員”的生物,這個過程本身就很有趣。每天培訓結束,大家脫下制服回歸自我,又像變回了另一種生物。
兩周培訓結束,終于迎來開業(yè)日。
那天我很早就到了店里。原本嶄新空蕩的貨架,此刻已被密密麻麻的商品填滿。員工們一絲不茍陳列上去的商品,初看竟有點假,像精致的模型。
開業(yè)時間到,主管拉開大門的瞬間,我心頭一跳:是真的客人!不是培訓時的假想對象,是活生生的“顧客”!
顧客形形色色。我本以為商業(yè)區(qū)都是西裝革履的上班族,但最先涌進來的卻是一群拿著開業(yè)優(yōu)惠傳單的附近居民。
第一位顧客是位拄著拐杖的老奶奶。我呆呆地看著她慢慢走進來,后面跟著一大群攥著飯團便當優(yōu)惠券的人。
“林慧!招呼客人!”主管的聲音驚醒了我。
“歡迎光臨!本店今天盛大開業(yè)!歡迎選購!”我條件反射般地喊出來。
在真實顧客盈門的店里,“服務用語”聽起來完全不同了。我從不知道“顧客”這種生物能發(fā)出如此豐富的聲音:腳步聲、交談聲、零食丟進籃子的聲音、拉開冰柜門的聲音……
“歡迎光臨!”我被顧客制造的聲音洪流震撼著,仍不服輸?shù)匾槐楸楦吆啊?/p>
原本擺放整齊、如同展品的食品和零食,轉眼就被“顧客”的手翻動、拿走。原本有點假的店鋪,仿佛被這些手注入了生命力。
第一個來到收銀臺的,正是那位優(yōu)雅的老奶奶。
我站在收銀機后,回憶著培訓手冊。老奶奶把裝著泡芙、三明治和幾個飯團的購物籃放到臺面上。因為是開業(yè)第一單,大家都挺直了腰板。我在主管注視下,按培訓所學向奶奶鞠躬:“歡迎光臨!”
我用和培訓視頻里示范員一模一樣的聲調問候,接過籃子,開始掃碼。主管站在我旁邊,利落地幫我把商品裝進塑料袋。
“你們這里早上幾點開門呀?”奶奶問。
“呃…今天十點開的。呃…以后一直開。”培訓沒教過這種情況,我答得磕磕巴巴。主管立刻接上:“奶奶,從今天起,我們24小時營業(yè),全年無休。您隨時來都行!”
“喲,半夜也開?早上也開?”奶奶有點驚訝。
“是的!”我趕緊點頭。
奶奶笑了:“那可太方便了。你看我這把老骨頭,走路不方便,超市離得遠,去一趟累得慌。”
“是的,從今以后,我們24小時營業(yè),歡迎隨時光臨!”我趕緊重復主管的話。
“真了不起!你們店員也辛苦哦?!?/p>
“謝謝您!”我模仿主管的樣子,微微鞠躬。
“謝謝,我還會再來的。”奶奶笑著說完,離開了柜臺。
“林慧,太棒了!滿分!第一次站收銀就這么穩(wěn)。保持??!喏,下一位客人來了?!迸赃厧兔ρb袋的主管鼓勵道。
我抬頭,一位拎著滿滿一籃特價飯團的顧客正走過來。
“歡迎光臨!”我用同樣熱情的聲調問候,欠身,接過購物籃。
就在這一刻,我第一次成功地化身為世界的零件。
我覺得自己在這一刻獲得了新生。作為世界正常運轉所需的一顆螺絲釘?shù)奈?,在這一天,真正誕生了。
偶爾我會算算,從開業(yè)那天到現(xiàn)在,已經(jīng)過了多久。
微笑便利店日新路站前店全年無休,燈火長明。不久前,它剛剛度過了第十九個“生日”,累計營業(yè)超過十五萬七千八百個小時。
我,三十六歲。而便利店和作為店員的我,已經(jīng)“十八歲”了。當年一起培訓的同事,如今只剩下我一個。店長也換到了第八任。商品更是早已更新?lián)Q代無數(shù)次,開業(yè)時的貨品一件不剩。但我,依然是這里的店員。
剛開始兼職時,家人非常高興。大學畢業(yè)我說要繼續(xù)做時,他們也支持,覺得比起以前幾乎與世隔絕的我,這已經(jīng)是巨大的進步。
大二時我一周做四天,包括周末?,F(xiàn)在一周做五天。下班回到租住的、只有十平米出頭的小單間,我總是直接癱在從不收拾的地鋪上。
大學時我就搬出來住了,找了個便宜的地方。
看我遲遲不找正式工作,近乎固執(zhí)地守著同一家便利店,家人漸漸也開始擔憂,但似乎為時已晚。
我也不明白,為什么非得是便利店?為什么不能是普通公司?可是,即使我能遵循一份詳盡的《店員手冊》完美扮演“店員”,我依然不知道,離開了手冊,該如何成為一個“普通人”。
父母縱容我一直做下去,讓我心生愧疚。二十多歲時也試著找過正式工作,但簡歷上只有便利店兼職經(jīng)歷的我,連初篩都難過。即使僥幸進入面試,也無法解釋為什么這么多年只做兼職。
也許是工作太投入,我常在夢里站收銀,或者因為想到“啊,新出的薯片還沒上價簽!”、“熱飲賣得好,得補貨了!”而突然驚醒。有時半夜還會喊出“歡迎光臨!”,把自己嚇醒。
失眠的夜里,我會想著那個仍在運轉的透明玻璃盒子。此時此刻,便利店也在那個光潔的“水族箱”里,像臺精密的機器,持續(xù)運行著。
想象著店里的聲音在耳邊復蘇——掃描槍的嘀嘀聲、塑料袋的摩擦聲、門鈴聲——這聲音能讓我感到安心,重新入睡。
到了早上,我又能化身為店員,成為世界的齒輪。唯有這件事,能讓我感覺自己是個“正常人”。